中国学术界重磅改革 破除论文SCI至上

达拉斯华人资讯网   2020-02-25 02:08:46
收藏
据南华早报2月25日报道,近日,由于中国国内的实验室和大学被迫关闭,且资金申请被搁置,许多中国科学家的科研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对许多人而言,也开始有时间可以为国际期刊撰写论文。但中国学术界论文SCI至上的现状,或许将迎来大变革。

2月23日,中国科技部与教育部联合发布通知,称将改变评估数百万科学家工作的方式,研究论文对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或许不再那么重要。

科研人员将不再以发表SCI论文的数量为指标,新的评估系统可能会在7月后生效。该通知指出,该制度将鼓励发表高水平、高质量,有创新价值,体现服务贡献的学术论文,在国际学术界发出中国声音。

许多科学家认为,这一通知选择在当下发布,是由于科学界对新冠疫情的反应迟缓,这或许是数十年以来最大的科研政策调整。

自1980年代以来,中国的科研机构和大学就一直在使用SCI评估科研人员的水平,并且在过去的20年中,它一直是最重要的基准。科研人员的加薪、晋升和职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发表的论文数量,这也对大学排名和他们从政府获得的资金数量产生影响。如今,中国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超过任何其他国家。

但是有些人担心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压力,有时会使研究人员远离发现和创新,许多科研人员都已经注意到,在已经引起广泛关注的领域发表论文,比发表自己的原创观点容易得多。

这一举措的支持者们认为,科研人员将有机会因此摆脱束缚。纳税人的钱将花在更有用的地方,而不是一堆废纸上。学者将可以与工商业更紧密地合作,年轻的科研人员将有更多的时间和自由追求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反对者们则认为,SCI的评估体系虽然并不完美,但它是最公平的评估方法。学术评估是有成本的,作为一种低成本的评估方法,SCI应占有一席之地,许多评估方法不仅成本高昂,而且难以确保其公平性。

截至目前,关于新的评估系统将如何实施尚未公布详细内容,但中国政府的通知中已给出了一些指导原则。例如,技术进步将根据其经济价值来衡量。在没有立即应用的理论领域,科研人员最多需撰写5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来证明其价值,而且至少有三分之一的论文必须在中文期刊上发表。但仍鼓励科学家在国立领先的期刊上发表论文,但在SCI索引中影响力较小的期刊上发表的研究将影响其获得的政府资金。



原创稿件,未获许可不得转载,切勿侵权。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0条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