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CNBC 美西时间3月6日报道,新冠病毒的爆发已经严重冲击了全球供应链,并促使中国公司宣布援引“不可抗力”条款,这项规定可以使他们免于承担合同义务,但专家则表示,这种做法很可能不会奏效。

不可抗力条款指的是,当自然灾害等不可预见的情况发生,阻止一方履行其合同义务,通过不可抗力条款,可以免除对其施加的处罚。自1月下旬以来,中国政府实施了封城等大规模隔离措施,试图遏制新冠病毒的蔓延。由于工厂和各个设施的运营几乎停滞,一些企业从中遭受了打击。
根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的数据,由于新冠疫情,截至3月3日,中国已经颁发了4811张不可抗力证明。申请人来自30个行业和部门,申请率很高,包括制造、批发、零售和建筑等行业。根据中国官媒新华社的报道,该证明由政府颁发给提出申请的公司,这些证明涵盖了价值3737亿元人民币的合同。
但国际律师事务所霍尔曼·芬威克·威兰(Holman Fenwick Willan)驻伦敦的合伙人布莱恩·佩罗特(Brian Perrott)表示,当中国公司试图对国际贸易伙伴提出不可抗力条款时,他们可能会遭到当头一棒。
佩罗特表示,尽管此类文件可能在中国国内市场上对公司有所帮助,但大多数的不可抗力索赔在国际市场上都将面临困境,不可抗力索赔大多数时候都不会成功。已获得证明文件的中国企业如果认为他们可以借此免除与国际贸易伙伴的合同义务,那么他们将被现实无情地唤醒。
这是因为中国与国际贸易伙伴之间的大多数贸易合同均受英国法律管辖,只有在文件中包含非常具体的条款时,才允许当事方提请履行不可抗力条款。佩罗特还指出,英国法律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条款通常非常冗长和详细,并明确指出哪些事件可以触发不可抗力条款,他们通常会特别提及流行病,其中也包括冠状病毒。提请执行不可抗力的当事方需要证明冠状病毒削弱了他们履行合同的能力,或是证明冠状病毒使他们无法履行合同,其中证明无法履行合同一事十分具有挑战性,多数不可抗力索赔都失败了。
据路透社报道,法国石油巨头道达尔已经拒绝了来自中国买家的不可抗力通知。
据报道,只有在合同开头有不可抗力条款的情况下,此类规定才有意义。根据合同管理科技公司基拉系统的分析,所审查的130份合同中只有72%包含不可抗力条款,在具有不可抗力条款的94份合同中,只有13份明确指出公共卫生事件将构成不可抗力情况。但大多数具有不可抗力条款的合同中也包括了概述,即受灾方无法预测、无法预防和不可避免的任何其他事件所构成的不可抗力。这意味着当事方可以将政府延长农历新年假期、强制停工以及旅行限制视为超出其控制范围的政府行为,以避免承担责任。
鉴于大多数人认为新冠病毒的爆发是短暂的,因此佩罗特建议合同中的当事方应该解决问题而不是引起争执。英国法律鼓励在不可抗力情况下双方采取措施减轻事件影响,即使这些措施并不在合同规定的范围内。各方试图友好解决问题也是很有意义的,毕竟冠状病毒并不是谁的错误。
原创稿件,未获许可不得转载,切勿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