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数据显示多数人继续宅家 恢复消费面临困局

达拉斯华人资讯网   2020-04-02 03:27:22
收藏
据彭博社4月1日报道,尽管中国各地开始放松管制,民众在网上购物的数据却显示,多数人准备继续宅在家中,打破了消费支出在疫情受控之后迅速恢复的希望。




3月26日,收集阿里巴巴购物网站信息的阿里指数显示,当前形势迫使民众自己动手做饭,复工之后许多上班族也选择自己带便当,过去30天便当盒的搜索量增加了120倍。便携式餐具、可折叠勺子和工作服的受欢迎度也激增,而通常作为礼物或用于旅行和户外活动的用品则未出现复苏迹象。

同时,用于家中锻炼的瑜伽垫和呼啦圈需求也有所增长,这对健身房的前景来说并不乐观。
这一数据削弱了对全球最大消费市场实现V型复苏的预期。虽然星巴克、百胜中国等大商家重开门店,尽管官方数据显示中国新增病例数已降至非常低的水平,但商家面对的公众显然仍倾向于在下班后就回家,并继续保持社交距离的生活。

根据彭博汇编的数据以及公司报告,中国约60%的上市餐饮企业面临现金在六个月内耗尽的风险。

随着食品和饮料行业受到重创,地方政府正试图通过官员带头外出就餐来拉动消费。杭州、南京等城市以及美团点评、苏宁等购物平台也纷纷发放购物券来促进消费。

中国的经历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复苏而言可能是一个重要指标。即使在情况得到控制之后,残存的恐惧仍可能使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发生比预期更久的改变。

此外,阿里指数还显示,其他搜索量激增的产品还包括非接触式体温计、西装和文具。京东研究院的一份报告也显示,与工作相关的消费比其他类别的消费复苏要快。京东在2月下旬售出的便当盒比一个月前多了五倍,而移动电源、办公设备和文具也名列前茅。

富达国际全球研究主管萨尔特(Ned Salter)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市场的复苏依然不起眼且不平衡,必需品消费明显超过了非必需品或奢侈品。我们需要看到更多消费者信心来维持当前的改善势头,而这要取决于中国应对输入性病例的情况好坏。



原创稿件,未获许可不得转载,切勿侵权。
标签 消费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0条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