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校外发牢骚,出粗口,学校也能管吗?

收藏


里根总统曾经讲过一个笑话,说的是一个美国人和一个俄国人,各自夸耀自己的国家有言论自由。美国人说,我们美国言论很自由,我可以随便骂总统。俄国人说,我们国家言论也很自由,我可以随便骂你们的总统。

联邦宪法第一修正案给了美国人极大的言论自由。对公众关心的事发表意见,提出看法,尽管有时候话说得很难听,甚至不堪入耳,都会收到保护。言论自由的目的是广开言路,促进辨论。好听的话要保护,不好听的话更需要保护,这样,言论自由才有实质意义。大家讲话,都像春天般温暖,那就不需要言论自由了。

这种言论自由对成年人适用,对在校学习的中学生同样适用。中学生跨进校门,并不意味着把言论自由的宪法权利寄存在校门之外。这里要强调一下,言论自由限制的对象是国家机构。公立中学属于政府机构。私立中学不属于政府机构。他们可以对中学生的言论有更严格的限制。

中学生在校内有言论自由的问题,早在50多年前已经得到解决。当时在越南战争期间,爱荷华州的几个中学生戴上黑袖标上课,抗议越战。学校进行处理,停学。学生告学校限制言论自由的宪法权。案子一直打到最高法院。最高法院裁定,只要学生的言论没有扰乱学校的正常运行,学校就不得进行干扰。

但学生的校外言论,如果学校认为不妥,学校能对学生进行处理吗?这个问题直到今年六月,才得到联邦高院的最后顶板。高院规定,五十年前的案子,对学生校外的言论同样适用,但对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只要学生的校外言论,不是针对学校的,没有扰乱学校的正常运作,没有造成大的影响,学校就不能进行处理。

在网络发达,社媒体无处不在的今天,不用手机,没有朋友圈,不发朋友圈的中学生,应该非常少。但学生在上网时应该怎样规范自己的言论,才能避免被学校处理呢?

首先要区分校内和校外。校内比较容易界定,言论相对不自由,家长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校外涵盖的比较广。比如,学生放学回到家,家里显然是校外。但如果学生在家里上网课,做作业,或者参加其他的课外活动,跟学校联系紧密,学校对学生的不当言论照样有权处理。除此之外,我们常见的几种校外言论情形,学校有权处理:

1. 对同学进行骚扰,几人串通恶搞其他同学; 2. 针对具体老师或者学校的不当言论;3. 唆使其他人在学校进行破坏活动的言论;4.最后一点,披露其他学生的隐私进而侵犯了别人权利的言论。

这些言论,即使是学生在自己的房间里说的,学校照样可以管。

在过去几年里,我处理过几起中学生放学后跟朋友网上聊天,说了其他同学的坏话,被告到学校,受到处理;或者几个小朋友在一起开玩笑,提到偷盗当地的杂货店,或者和朋友谈论使用暴力的事情。有的学生家长看到后马上汇报到学校。学校接到汇报后会如临大敌,反应过度,对学生进行处理。学生和家长都受到极大的焦虑和情感伤害。很多此类事件最后都在家长的奋力抗争下学校让步,进行道歉,销毁或者封存处理记录,但对家长,尤其是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原创稿件,未获许可不得转载,切勿侵权。
标签 言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0条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