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喻书琴 近日,洛杉矶华人张女士向记者表示,她在国内曾遭遇丈夫家暴,一直恪守三从四德的传统观念,忍辱负重,委曲求全,试图感化丈夫。来到美国后,丈夫家暴依然如故,秉性不改。她自己通过一些英文类心理辅导资源的学习,内心有了很大觉醒,发现纵容不是美德,隐忍不是良策,对这种畸形关系产生了抗争和脱离之意。
可问题是,她初来美国不久,是一位带小孩的全职妈妈,没有稳定工作,而且身怀六甲,如果离开家暴丈夫,住所问题、医疗问题、教育问题、经济问题该如何解决?
不过,几经挣扎后,她毅然决定带着孩子离家出走。
张女士表示,她这段时间在心理上、经济上、医护上、法律上都得到多维度的支持。
目前,她住到政府提供的收容中心(shelter)中,收容中心居住着各种族裔的家暴受害者,以带着孩子的单亲妈妈为主,有独立卧室、公用厨房,也有儿童游艺场所。收容中心可以免费居住几个月。不过,为了保护受害者人身安全,避免施害者找上门来,这些救助中心的地址对外高度保密。
收容中心的心理辅导师会每周为她辅导一次,提供倾述的渠道。此外,收容中心的家暴受害者们会以小组的方式聚集,分享各自从受虐到麻木到依赖到觉醒的经历,互相鼓励。
由于张女士很快即将生老二,无法照顾老大,这令她忧愁,但辅导义工为她介绍了充满爱心、值得信赖的后援家庭(support family),以解决其后顾之忧。该后援家庭非常热情,多次接待有需要的受害家庭小孩,可以照顾张女士家老大6个星期。后援家庭系统是一套志愿者报名培训系统。
而作为家暴受害者,她的产前检查和生育费用可以享受政府免费补助。虽然美国没有坐月子一说,但恢复期间,该收容中心提供一日三餐的饮食。此外,她还可以申请政府提供的一年免费住房服务。
与此同时,她因为身份还未办妥,所以还有各种担心,但收容中心也帮助她联系了公益律师,和她一起探讨分居、离婚、抚养权的问题。
在加州,某些有代表性的家庭援助中心是多机构联动枢纽,执法机构、医疗机构、社区非盈利机构一起参与到反家暴救助之中。
据本网记者调查,有关数据显示,加州每年超过60万名妇女遭受家庭暴力,其中45万名妇女受到不同程度身体伤害,被折磨、骨折、烫伤,更严重的遭到枪击;有15万妇女被性虐待;还有一些妇女在经济上受到胁迫;所有这些妇女都遭受了精神折磨。
根据加州司法部的数据,光是在2020年,加州就接获160646个与家暴有关的求助电话,其中来自洛杉矶县的有35498个、橙县10890个、圣贝纳汀诺县8456个、河滨县6344个以及文图拉县6162个。
一些华裔女性,由于语言不通,遇到家暴不知道如何报警、如何沟通;还有一些华裔女性,由于身份未转,还在办身份的过程之中,丈夫是主申请人,担心报警后会失去身份;而更多的华裔女性,出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恐惧感、羞耻感影响,宁可选择沉默,拒绝寻求社会外援。
然而,据了解,《暴力侵害妇女法案》允许受虐待非公民在无需配偶或父母协助的情况下申请合法的永久居留权。这些人可能包括:美国公民或合法永久居民的配偶,如果施虐者是美国公民、合法居民配偶或他/她的家庭成员。当施虐者是父母/父母的配偶,或居住在家中的父母或父母的配偶的家庭成员的美国公民或合法永久居民的子女。受虐配偶的子女。受虐儿童的父母。
洛县家庭暴力热线(Los Angeles County Domestic Violence Hotline)每周七天、每天24小时开放。如果民众或身边认识的人有需要可随时打电话求助。热线提供英文、普通话、广东话等服务,协助求助者获得法律咨询,制定安全计划,连接庇护所或转诊获得医疗服务。如果您或者您身边的亲人朋友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需要帮助,请参见以下资源。
家庭暴力热线:1-800-978-3600,或可随时拨打2-1-1联系您所在地区的服务和支援,寻求家庭暴力法律服务。拨打9-1-1。 执法部门仍在应对家庭暴力求助,紧急保护令依然生效。
VIDEO
原创稿件,未获许可不得转载,切勿侵权。